[病例解读]直肠下段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
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/肿瘤(interdigitatingdendriticcellsarcoma,IDCS)是种罕见肿瘤,曾被称为网状组织细胞肉瘤/肿瘤、交错树突细胞肉瘤、交指树突细胞肉瘤以及并指树突细胞肉瘤。指状突树突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组织,位于淋巴组织T细胞。
患者女性,62岁,因“排炎时肛内肿物反复脱出半月“于2016年2月12日收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。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时肛内肿物脱出,便后可自行回纳,伴肛门不适感,偶有排粪不尽感,排便1次/d,质软成形,无便血,无其他不适。
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,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。
◆肛门指检示:肛门外观大致正常(骑伏位),指诊直肠下段右中位可扪及1个大小为0.8cmx0.8cm肿物。
◆肛门镜检示:直肠下段右中位见一大小约0.8cmX0.8cm乳头状带蒂肿物。
◆电子结肠镜示:直肠距肛门4cm近齿状线可见大小约0.8cmx0.8cm大小带蒂肿物,表面有散在出血点,见图1。
▲图1 术前电子结肠镜检查
完善各项相关检查后,于2月2日行直肠肿物局部切除术。切除肿物呈灰白色。
术后病理示:直肠距肛门4cm近齿状线肿物黏膜上皮损伤,形成溃疡坏死;肿瘤细胞增升成束状或编织状排列,胞质丰富,嗜酸性,界限不清,核呈梭形至卵圆形;细胞异型性明显,核分裂少见,肿瘤细胞间有多少不等的炎细胞浸润,见图2。
▲图2 术后病理光镜下形态表现(苏木精-伊红染色,x200)
免疫组织化学(免疫组化)示:S-100(+)、成束蛋白(fascin)(+)、CD68(+)、CD163(+)、Ki-67>50%、CD117(-)、CD34(-)、DOG-1(-)、平滑肌肌动蛋白(smoothmuscleactin,SMA)(弱+)、CD1α(-)、CD21(-)、CD23(-)、CD35(-)、结蛋白desmin(-)、myoD1(-)、CD57(-)、骨成形蛋白BMP(-)、PGP9-5(-)、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(-)、CK(-)、CK20(-)、SAMS-2(-)、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elanA(-)、HMB45(-)、胰岛蛋白langerin(-),溶菌酶lysozyme(-)。
最终诊断为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。明确诊断后,患者于2016年2月7日出院。
患者为求进一步扩大切除,于2016年3月4日在山东省立医院求诊并收入院。行全身PET-CT检查,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瘤病变。于3月7日在全身麻醉下行经肛直肠肿瘤切除术。经肛置入窥器扩张直肠,见肿物切除残余瘢痕,大小约0.5cmx0.5cm,距瘢痕1cm处以超声刀全层完整切除,可吸收线全层缝合肠壁。
术后病理示:(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扩大切除标本)黏膜慢性炎性反应,有少许肉芽组织增生,未查见肿瘤,切缘未查见肿瘤。
术后给予静脉营养、抑酸及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,未行放化疗。患者术后恢复好,于3月11日出院,出院时患者除有肛门疼痛外,无其他不适。随访1个月,肛门疼痛减轻,排粪通畅,2~3次/d。
IDCS是梭形至卵圆形细胞的肿瘤性増殖,这些细胞具有与指状突细胞相似的免疫表型。2006年,WHO肿瘤分类中将IDCS列为恶性肿瘤。
病变发生部位呈现多样性,淋巴结是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,但也有发生在脾、扁桃体、膀胱、腮腺、十二指肠及睾丸等结外部位的报道。患者多数表现为无症状的包块,也有出现全身性体征的报道,如乏力、发热和夜汗增多等。
其临床过程多样,可以是局灶性病变也可以是广泛播散性疾病,包括骨髓、脾、肾和肺等内脏器官通常会被累及。
对于该病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,外科手术完整切除病变是首选方案。化疗作用尚不确定,某些病例中已应用了辅助化疗,但目前化疗方案并无统一标准。
参考文献: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第19卷第11期,直肠下段指状突树突细胞肉瘤一例。
本文经《中华医学杂志》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,仅限于非商业应用。
普外科干货推送
长按关注来交流~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往期精彩